家庭奖励机制设置不当会产生哪些副作用?
家庭奖励机制设置不当可能会产生以下多种副作用:
一、对孩子自身发展的负面影响
1. 价值观扭曲
当奖励机制过度侧重于物质奖励或外在奖励时,孩子可能会将获取奖励作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了行为本身的价值。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只是为了得到零花钱或者玩具,而不是真正理解帮助他人和承担责任的重要性。长期这样,孩子可能会形成功利主义的价值观,认为只有有物质回报的事情才值得去做。
如果奖励总是基于比较,如“考得比某某好就给你奖励”,会让孩子过于关注他人的表现,产生嫉妒或者虚荣的心理。他们可能会为了超过别人而学习或者行动,而不是出于自我提升的目的。
2. 兴趣丧失
对于原本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如果奖励不当可能会破坏他们的兴趣。比如孩子喜欢绘画,家长却用大量的奖励来激励孩子参加绘画比赛,并且只关注比赛结果。这会使孩子感到压力巨大,将绘画从一个享受的过程变成了一种任务,最终可能导致孩子对绘画失去兴趣。
当奖励成为一种外在的强制手段时,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被控制的。孩子阅读一本书,家长承诺读完就给奖励。这可能会让孩子觉得阅读是一种换取奖励的交易,而不是自发的求知活动,从而降低了他们对阅读的内在动力。
3. 能力发展受限
若奖励机制只针对某些特定的行为或成果,可能会限制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只奖励孩子在数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在艺术、体育等方面的表现。这会使孩子将自己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被奖励的科目或行为上,而忽略了其他潜力的开发。
过度的奖励还可能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他们习惯在有奖励的情况下才去努力,一旦没有奖励,就可能缺乏行动的动力。比如在学习方法上,孩子可能不会主动去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是等待家长用奖励来促使他们学习,这不利于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对家庭关系的负面影响
1. 亲子关系紧张
如果奖励机制不公平或者不合理,孩子可能会对家长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家长承诺的奖励没有兑现,或者孩子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这可能会引发亲子之间的矛盾和争吵。
当奖励成为父母控制孩子的一种工具时,孩子可能会感受到父母的不尊重。他们会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只是一个可以通过奖励来驱使的对象,而不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情感的个体,从而影响亲子之间的信任和亲密感。
2. 兄弟姐妹之间竞争过度
在有多子女的家庭中,不恰当的奖励机制可能会导致兄弟姐妹之间的恶性竞争。如果奖励总是基于个人的表现,并且强调排名,兄弟姐妹可能会互相嫉妒、隐瞒或者破坏对方的表现。为了获得更多的奖励,哥哥可能会隐藏学习资料,不让弟弟接触,这会破坏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使家庭氛围变得紧张和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