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阅读计划表能否改善坐不住?
一、阅读计划表对改善“坐不住”的原理
1. 目标导向
当制定阅读计划表时,就如同为自己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计划在一周内读完一本200页的书籍,每天需要阅读一定的页数。这种明确的目标会让大脑有一个清晰的方向,从而将注意力聚焦在完成任务上。就像在黑暗中有了一盏明灯,人们会朝着这个目标前行,减少因为无所事事或者目标不明确而产生的浮躁情绪,进而能够相对安静地坐下来阅读。
2. 时间规划
阅读计划表会对时间进行合理划分。安排每天晚上7 - 9点是阅读时间。这样固定的时间安排可以让身体和大脑逐渐适应一种规律的节奏。在这个时间段内,大脑会收到信号,知道该进入阅读状态了。通过合理分配时间,避免了长时间连续阅读可能产生的疲劳,也减少了因为疲劳而频繁变换姿势或者起身活动的情况。有规律的时间规划可以让人在心理上有一种掌控感,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这种掌控感有利于克服“坐不住”的焦虑情绪。
3. 任务分解
把阅读任务分解成小的步骤是阅读计划表的重要功能。如果面对的是一本厚厚的书,可能会让人望而却步,感觉难以完成而产生逃避心理。当把这本书按照章节或者页数分解到每天的阅读任务中时,任务就变得可操作了。将一本300页的书分成30天来读,每天只需读10页。这种小任务的完成会给人带来成就感,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会激励自己继续下一个任务,从而能够耐心地坐在椅子上完成阅读,而不是频繁地中断。
二、如何制定有效的阅读计划表来改善“坐不住”
1. 选择合适的书籍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的历史读物,如《明朝那些事儿》。因为对内容感兴趣,才会更愿意坐下来阅读。也要考虑书籍的难度。如果书籍过于深奥,可能会在阅读过程中频繁遇到理解障碍,导致失去耐心。对于想要改善“坐不住”情况的人来说,刚开始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书籍,随着阅读习惯的养成,再逐渐增加难度。
2. 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量
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生物钟和日常事务。如果是上班族,可以利用晚上或者周末的时间。每天晚上安排30 - 60分钟的阅读时间。在任务量方面,要根据书籍的篇幅和自己的时间来确定。对于一本小说,可以按照章节来划分每天的阅读量。如果章节较长,可以每天读一章的一半;如果章节较短,可以每天读2 - 3章。要给自己留出一些弹性时间,避免因为偶尔的任务未完成而产生挫败感。
3.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很重要。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房间角落,摆放一张舒适的椅子和一个小桌子。桌子上放上阅读的书籍、一盏台灯(如果光线不足)和一些简单的文具。房间的温度要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影响阅读的舒适度。要减少干扰因素,比如把手机调至静音或者飞行模式,关闭电视、电脑等可能分散注意力的设备。
三、其他辅助措施
1. 培养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参加读书俱乐部或者阅读分享会来培养阅读兴趣。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和其他读者交流读书心得,听到不同的观点和解读,这会让阅读变得更加有趣。参加一个关于经典文学作品的读书俱乐部,大家一起讨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这种互动能够激发对书籍的热爱,从而更加愿意坐在书桌前阅读。
2. 结合奖励机制
当按照阅读计划表完成一个阶段的阅读任务后,可以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完成一周的阅读任务后,允许自己看一场喜欢的电影或者吃一顿喜欢的美食。这种奖励机制可以强化阅读的积极行为,让大脑将阅读和愉快的体验联系起来,进一步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保持专注,减少“坐不住”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