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孩子上课坐不住,老师建议做感统训练,具体怎么做?
在幼儿园教学中,孩子们注意力无法长期维持是一种常见现象。面对这个问题,教师给出的建议——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非常实用和有效的解决手段。这类训练的精髓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置的教学活动,促进孩子们大脑对于感觉信息的加工和整合能力的提升。这对于改善那些注意力涣散或者活泼好动的小孩尤为关键。以下,我将具体说明如何具体进行感统训练:
我们必须清楚地理解感统训练的精髓和目标。感统训练是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游戏设计,来有效加强孩子们的大脑在感知和处理触觉、本体感和前庭觉信息方面的效率。这样做,不仅能增强孩子们对于专注力、身体协调性及自我情绪管理技能的提高,而且能够帮助孩子们在课堂中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是具体介绍感统训练的方法和步骤:
1. 强化前庭觉训练:该类训练着重于提升孩子的平衡感和注意力水平。
- 执行轻柔的旋转活动,比如坐在旋转椅上轻轻旋转或者是参加旋转木马的体验,但应当适度控制时间长度。
- 借助平衡练习来增强身体稳定,例如在平衡木上前行、使用平衡滑板或者进行平衡垫上的抛球和接球练习。
2. 推进本体觉训练:这一训练旨在促进孩子的体感和自我管理技巧的成熟。
- 通过爬行动作来加强肌肉和身体协调,例如爬行梯子、穿越障碍或进行跳跃挑战。
- 通过推拉活动来锻炼力量和空间定位感,比如推童车、拉物体,或者参与户外的激烈游戏。
3. 触觉训练:通过改变儿童的触觉灵敏度来实施。
- 鼓励孩子接触各种不同质地的物品,或在不同材料的地面上行走,如草地、沙滩、石头等地。
- 通过按摩帮助孩子放松,可以在孩子的手臂和背部使用柔软的刷子轻轻刷过。
4. 加强专注力提升训练:将感统活动与提升注意力相结合。
- 执行听觉专注训练,例如闭眼找寻声音来源的游戏。
- 进行视觉追踪训练,如追逐彩色气球或在光与色彩的帮助下追踪目标。
- 通过以任务为导向的游戏,如限时建构积木或参与复杂拼图任务,来提升注意力和集中力。
在家中实施感统训练时,以下是几项有用的技巧:
1. 保持日常训练:确保每天为孩子们安排10到15分钟的专注训练时间,并选择他们乐于参与的活动。
2. 将感统元素融入日常生活中:例如指导他们直线行走、用筷子夹菜子或整理玩具。
3. 循序渐进提高难度:从简至难,逐渐提高训练的复杂性及持续时间。
4. 给予正面反馈: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尽量避免因孩子行为的波动而做出负面的评价。
执行感统训练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首要考量安全性:确保所有旋转或攀爬等训练都在安全的环境中完成,防范伤害的发生。
2. 控制训练力度:依照儿童的身体适应性调整训练难度,避免使他们过度疲劳。
3. 设定规则:在训练时建立明确的规则,比如课堂上必须举手发言或不移动座椅位置。
4. 留意个性差异化: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训练方案。
如果感统训练在家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或有更严重的情绪、行为失调(如反复跌倒、对高处恐慌或情绪不稳定)迹象,最好是咨询专业的感统教师或者儿童心理顾问,为儿童定制合适的治疗方案。
持之以恒进行感统训练能有效加强孩子们的协调性、注意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也能显著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家长的耐心陪伴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