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低的孩子在课堂上发言不积极,如何引导?

引导情商低且课堂发言不积极的孩子的方法

一、理解孩子不积极发言的原因

1. 缺乏自信:情商低的孩子可能对自己的表达能力、知识掌握程度缺乏信心,担心犯错或被同学嘲笑。有些孩子在课堂上即使知道答案,也会因为害怕回答错误而不敢举手。

2. 社交焦虑:他们可能对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感到紧张,课堂上众多同学和老师的目光会让他们产生压力。在小组讨论后需要代表小组发言时,这类孩子可能会因为担心表现不佳而选择沉默。

3. 不了解课堂规则和发言流程:部分孩子可能不清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发言、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导致他们在课堂上不知所措。

二、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要以亲切、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孩子感受到课堂是一个安全、包容的环境。老师可以经常微笑、用温和的语气与学生交流,多鼓励和赞美学生的优点和进步。

2. 鼓励同学间的相互支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同学们学会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在小组讨论中,引导能力强的同学带动能力较弱的同学一起参与,共同完成任务。当有同学发言时,鼓励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肯定。

三、降低发言门槛和难度

1. 设置简单问题:根据孩子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设计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让孩子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在数学课堂上,先提问一些基础的计算题,让成绩较弱的孩子也能轻松回答。

2. 提前告知发言主题:在课堂讨论或提问前,提前告诉孩子可能会涉及的主题,让他们有时间准备。明天要讨论一篇课文的某个情节,今天就可以给孩子一些提示,让他们回家思考。

3. 允许多样化的发言形式:除了口头回答,还可以允许孩子用书面、绘画、演示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科学课上,让孩子通过制作简单的模型来展示实验原理。

四、给予具体的反馈和指导

1. 及时肯定和鼓励:当孩子主动发言时,无论答案是否正确,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你勇敢地举起了手,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答案正确,要具体表扬孩子的优点,如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等;如果答案有误,也要先肯定孩子的努力,然后再耐心地指出问题所在,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2. 提供针对性的方案:根据孩子的发言情况,为他们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如果孩子说话声音较小,可以建议他大声一点;如果表达不够清晰,可以教他一些组织语言的方法。

3. 开展发言技巧训练:定期组织一些专门的发言技巧训练活动,如演讲比赛、口语表达课程等,帮助孩子提高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实践和反馈,让孩子不断改进。

五、家校合作共同引导

1. 家长与老师保持沟通:家长要定期与老师交流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情况,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家长可以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学习状态和性格特点,老师则可以给家长提供一些在学校引导孩子的方法。

2. 在家中创造表达机会:家长要鼓励孩子在家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认真倾听孩子的讲话,给予回应和反馈。每天安排一些时间与孩子聊天,讨论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孩子感兴趣的话题等。

3.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如聚会、社区活动等,让孩子在实践中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察他人的社交行为,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