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夸奖“聪明”可能削弱专注力?如何正确表扬努力过程?

一、过度夸奖“聪明”削弱专注力的原因

(一)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

当孩子总是被夸奖“聪明”时,他们会将自己的能力视为固定不变的特质。一个经常被夸聪明的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天生就比其他同学厉害,在学习新知识或者面对困难任务时,他们会觉得如果自己不能轻松完成,那就意味着自己不聪明。这种思维模式下,孩子会避免挑战,因为挑战可能带来失败,而失败在他们眼中是对自身“聪明”形象的否定。比如在数学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他们可能会轻易放弃,因为他们害怕失败后被质疑不够聪明,而不是把难题看作是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更关注结果是否完美,以证明自己的聪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发现自己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优秀结果,就会失去动力,专注力也会随之下降。比如在绘画比赛中,他们只想着要画得和以前一样好或者更好,一旦觉得这次可能画不好,就会开始分心,不再专注于创作。

(二)忽视努力的价值

过度强调“聪明”,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需要努力就能取得成功。他们认为自己的聪明是成功的唯一因素,从而忽略了努力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性。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后,如果总是被归因于聪明,孩子就会觉得下次只要凭借小聪明就能继续取得好成绩,而不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听讲、做作业等付出努力。长此以往,当他们遇到需要真正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会缺乏耐心和专注力,因为他们没有养成努力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产生外部动机依赖

孩子可能会为了持续得到“聪明”的夸奖而行动,而不是出于对事物本身的兴趣。比如在阅读活动中,他们可能会快速浏览书籍,只挑选简单的部分来读,目的就是为了让大人看到自己很聪明,能够读懂很多东西。一旦这种外部动机占据主导,孩子的内在兴趣就会被压抑,他们在进行活动时就很难真正投入专注力。因为他们更关心的是外界的评价,而不是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成长。

二、正确表扬努力过程的方法

(一)具体描述努力行为

当孩子完成任务或者取得进步时,要具体指出他们付出了哪些努力。“你这次作文写得这么好,是因为你之前花了那么多时间去观察生活,还认真地列了提纲,这种用心的态度真的很棒。”这样的表扬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哪些行为是被认可的,他们会意识到努力是有价值的。而不是简单地说“你真聪明”,孩子能明白自己是通过实际的行动才获得的成果。

在孩子学习乐器的过程中,可以说:“你看你每天坚持练习一个小时,手指都磨出了茧子,现在这首曲子弹得这么流畅,这都是你努力的结果。”这种具体的描述能够强化孩子对努力过程的关注,让他们以后更愿意在类似的事情上付出努力。

(二)强调努力带来的成长和进步

把重点放在孩子通过努力所获得的成长上。“你上次只能跑300米,现在通过每天的锻炼,已经能跑800米了,这是你坚持锻炼的努力成果,你的耐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种表扬方式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是如何转化为自身能力的提升的,他们会更有动力去继续努力。

对于学习也是如此,“你之前数学的应用题总是出错,但是你最近认真做了那么多练习题,现在做题的正确率高多了,这就是努力的力量。”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努力和进步之间的联系,使他们明白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从而更加专注于努力的过程。

(三)鼓励面对困难时的努力尝试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对他们勇于尝试的行为进行表扬。“这次的手工很复杂,你看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放弃,一直在想办法,这种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比什么都重要。”这样的表扬能够激发孩子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毅力,让他们知道即使事情很难,只要努力尝试就是值得称赞的。

在体育比赛中,如果孩子所在的队伍输了,但是可以说:“虽然比赛输了,但是你在场上一直都很拼命,不断地奔跑、防守,这种努力的样子让大家都很佩服。”这种对努力过程的肯定,会让孩子在以后的竞争中更加注重自己的努力程度,而不是仅仅关注比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