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对记忆力巩固有何科学依据?

睡眠对记忆力巩固有诸多科学依据,以下是一些主要方面:

大脑区域的活动与交互

海马体与大脑皮层的交流:根据主流理论,海马体(大脑的记忆中枢)和大脑皮层之间在深度睡眠阶段存在一整夜的交流。此时脑电波缓慢,大脑区域神经元在同步快速放电和沉默之间交替。这种交流为记忆从海马体向大脑皮层的长期存储位置转移提供了可能,是记忆巩固的重要机制。

特定大脑区域的重新激活: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在人类编码清醒体验时被激活的大脑区域,会在睡眠期间尤其是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期间重新激活,且相同的大脑区域与局部慢波活动(SWA)的增加有关,而这种激活与神经重放和突触稳态等记忆优化机制相关。

睡眠阶段的特定作用

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多项研究证实,NREM睡眠阶段对记忆巩固至关重要。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发现,在NREM阶段,海马体会出现尖波涟漪(SWR)放电模式,即一批神经元同步放电后,紧接着第二批神经元开始同步放电,像水波推动一样。这种尖波涟漪可以帮助大脑重播不久前学到的东西或经历过的体验,从而把它们稳定并强化为长期记忆,储存到大脑皮质。该阶段还发现了一种新的集群放电模式BARR,其与尖波涟漪交替出现且相互平衡,对记忆巩固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快速眼动(REM)睡眠: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REM睡眠阶段对于情感记忆的形成特别重要。在REM睡眠期间,大脑会对情感体验进行重新加工,从而加强情感记忆的稳定性。

细胞层面的研究证据

树突棘的生长: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发现,睡眠会激励树突棘的生长。树突棘是脑细胞的微小突起,连接到其他脑细胞,有利于信息通道穿过突触(大脑细胞的交叉点)。在学习后,深度睡眠或慢波期睡眠对树突棘的生长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为睡眠促进记忆巩固提供了细胞层面的实体证明。

神经元的活动变化:纽约大学朗格医学中心的研究表明,睡眠时大脑并非处于休息状态,而是仍然在忙碌地工作,消化新的信息。在深睡眠时,大脑会回放白天学过的内容,这种夜间重播有利于形成和回忆新的记忆,并且在细胞水平上引起了脑部结构的变化,如树突棘的生长等,从而支撑记忆巩固的过程。